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茶 > 完善身份证系统挤干普洱茶的水分(普洱茶三种人不宜喝)

完善身份证系统挤干普洱茶的水分(普洱茶三种人不宜喝)

近日在采访中发现,经过多年发展,普洱茶价格不断被炒高,由此也引发行业乱象丛生。比如,一饼(357克)班章,经过销售商更换上华丽的外衣,身价立涨十几倍;比如,一年的古树茶产量不超过5000吨,而一家从事产品包装、印刷设计的个人公司,仅在4个月里,就印出500吨的古树茶包装;再比如,茶商采购100公斤古树茶,却能卖出2000公斤的量

一些名优产品的市场造假行为总是有着相似的丑陋。前些年,法国拉菲红酒红遍中国市场时,公开资料显示,法国拉菲酒庄年产量为20万到30万支红酒,而在中国市场仅82年拉菲的年销售量一度就曾达到300万支。而今,高端普洱茶的市场销量又远远地将产量甩在了身后,普洱茶的市场水分甚至比当年的拉菲还要夸张离谱。

完善身份证系统挤干普洱茶的水分,普洱茶三种人不宜喝

而鉴别普洱茶的真伪和品质是一件很有难度的技术活,消费者往往并不具备鉴别能力,即便是监管部门利用检测手段也只能发现农残、重金属、有害菌群超标等问题,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问题却很难发现。要遏制普洱茶市场的造假行为,还须从源头抓起,健全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行业自律。

实际上,近年来,云南省以及普洱市一直在探索建设普洱茶的防伪体系,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给普洱茶贴上RFID芯片标签,通过扫描标签即可读取茶叶的生长、制作、成分、销售等信息,可以追根溯源,查证普洱茶注册证明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等。去年初,普洱市还发布消息称,普洱市将坚持走生态有机的发展道路,推进普洱茶品牌建设,推出有身份证可查询、让消费者放心的普洱茶。诚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距离诚信要求和消费者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难以令人满意。

给普洱茶配身份证的方向是正确的,普洱市以及有关行业协会应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实现身份证系统对普洱茶每一块原产地每一种产品的全覆盖,堵塞管理漏洞,严把防伪标志使用资格关和使用数量关,确保防伪标志使用量和产出量相一致,严防伪造、滥用防伪标志等行为。

身份证系统还应依托食品安全法确定的经营者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义务,确保普洱茶的产出量与经销商的进货量、销售量相一致,确保销售末端的每一块普洱茶都能根据重量准确地对接到原产地的产出记录、售出记录。